热搜: 乐发网投平台网址
中新网西安11月30日电(张建龙 石芙蓉)从陕西神木出发,在进入孙家岔镇的路上,不断看到这座因煤炭而兴的陕北重镇,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富民产业上努力探索创新产生的变化。
图为孙家岔镇上的农田。张建龙 摄
孙家岔镇位于神木市北部,距离市区31公里,这里交通路网发达,有铁路、公路煤炭运输专线,神朔铁路、杨陈公路纵贯南北,红柠铁路、店红公路横跨东西。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非煤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近年来,随着神木市委、市政府提出“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的战略部署,孙家岔镇党委、镇政府通过走访辖区企业,征集村民意见,创新走出一条村企合作结对实现高科技智慧农田的新路子。
其中,孙家岔镇柠条塔村与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是村企合作结对的典型范例。
一直以来,柠条塔村存在种植品种单一,土地分散、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为了让村民有长久发展的致富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受益,该村的村企结对重点项目为在考考乌素河旁建设高标准智慧农田。
据悉,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流转沿线4个村组2000余亩土地,由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建设智慧农业基地,预计建成智能温室1座,日光温室15座及大田1900亩。
当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通过村企结对完成土地流转,先行平整土地850亩,其余项目预计在明年底全部建成。同时,附近村民不仅有一笔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在智慧农业基地就业实现增收。
根据初步协议,智慧基地产出的农产品,将主要供给合作的企业,确保开始阶段的销路,再逐步创建孙家岔镇的品牌,向市场推广。在村企合作中,村子成为企业的后勤基地,企业采购的农产品质量也有保障,最终实现双赢。
近年来,孙家岔镇党委、镇政府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煤炭产业为核心支撑、非煤产业为战略接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中,推广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引领、民众参与的良好互动,建立起一批可持久发展的示范性产业。
据统计,202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00元,综合实力位列西部十强镇第五。下一步,孙家岔镇将继续依照神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全力以赴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精准实施,为村民宜居、增收保驾护航,不断探索适合镇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完)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李达三讲席教授战昕彤30日接受采访时认为,ESG投资增长迅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简单的“负面筛选”不能真正改善环境问题,只有综合考虑财务回报和对环境、社会及政府的影响,发挥投资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才是ESG投资的“正确姿势”。
在“‘塑造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绿色征程’主题论坛”暨BI挪威商学院80周年庆典论坛活动中,这位学者直言,国际投资机构因其在海外的独立性,相较于本地投资机构能发挥出更积极有效的股东作用,因此国际与本地投资机构可在ESG的技术、经验及人才方面合作以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专家学者共议“塑造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绿色征程”话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如今,ESG作为企业绿色低碳的竞争力之源,重要性越发凸显。德勤经济咨询执行董事张国雄博士直言,ESG实践面临“如何量化”的挑战,评估ESG与GDP之间的关系以呼吁政府和企业关注环境保护是当今的主流做法。总体来看,中国仍需以监管的形式,通过ESG意识培养,实现ESG举措落地。
如何推行减排战略?DNV挪威船级社SCPA大中国区可持续发展业务解决方案经理栗广宇分享了其公司的ESG全流程定制化服务。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企业识别风险,确定短期责任,厘清优势及劣势,并通过培训变风险为机遇,辅助企业制定减排方案,改变运营模式,增强企业韧性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随着越来越多ESG披露标准的发布,对于企业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企业应尽快接受现实,并转变战略以迎接挑战。
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企业如何贯彻并落实ESG战略?乌斯坦(中国)市场销售总监鲁玲燕介绍到,乌斯坦(中国)通过采用全电多功能海洋能源船舶设计等“更加高效的船舶设计”减少能源使用,并提高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同时采用大数据及数字化应用等科技手段实时检测能源使用情况,并延长船只的生命周期,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使命。
在主题论坛上,多位嘉宾一致认为,ESG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转变观念,并采取积极举措将其纳入发展战略,并通过探索ESG相关的新商业模式,打造企业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命运紧密相联,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必然之选。”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同日对记者表示,商学院需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负责任领导力的管理人才,积极融入可持续发展大局。
陆雄文强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BI挪威商学院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互相信任、彼此欣赏、通力合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ESG理念不仅在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中扎根深远,ESG课程课时数在总课时数中占比高达35%,成为项目的核心优势之一,且将ESG主题持续贯穿于研究和学生校友活动等各种人才培养过程,助力学生看清未来、扎实发展、抢占先机。陆雄文表示,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BI挪威商学院继续各展所长,培养堪称“全球领导者”的杰出商业领军人才,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教育力量。ESG一般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据悉,1996年,欧洲最大商学院之一的BI挪威商学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办“变化管理”管理硕士项目,2003年,该项目转型为“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复旦管院是BI在海外的第一个硕士项目合作伙伴,复旦大学- 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也是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之一。
BI挪威商学院校长Karen Spens教授告诉记者,项目通过汇聚两校优势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教学实践平台,已为世界培养出3000余名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在国际舞台具有影响力的职业经理人。Karen Spens教授强调,BI挪威商学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肩负起培养“负责任的领导力”的教育职责,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行为,加深两国在知识与实践上的合作,用教育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采访中,Karen Spens教授表示,人、地球和收益一直是BI挪威商学院坚守的三重底线,在关乎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大局中,商业领袖是推动企业变革、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BI挪威商学院鼓励并呼吁项目校友展现“负责任的领导力”,主动承担变革职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坚持寻找创新性解决方案,践行合乎道德的商业行为,并积极赋能团队,拥抱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