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乐发网投平台Welcome
中新网泉州11月30日电 (吴冠标)“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泉州始终坚持‘留形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一理念。”泉州市住建局局长张志铭30日表示,近年来泉州统筹谋划推进城市建设项目,聚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当天,福建泉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城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并针对群众关心的城建领域相关问题,做出一系列解答。
30日,福建泉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城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吴冠标 摄
张志铭指出,进一步加快中心市区的集聚发展,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在更新提质古城区方面,泉州系统推进古城综合整治提升,通过开展街巷环境整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让古城变得更有生活味。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城市,泉州古城已有1300多年历史。经过岁月变迁,泉州古城区逐渐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风貌受损、内涝等问题,这些问题受到大量市民群众关注。
泉州市住建局副局长蔡海鸿介绍,围绕“留形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保护理念,泉州市通过做好“解决现实需求”“坚持原真保护”“推动活态利用”等工作,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发展。
以坚持原真保护为例,泉州市坚持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在街巷修缮中使用了大量的清代、民国时期的胭脂砖,并邀请传统工匠参与修缮,采用“师带徒”模式,把闽南建筑、骑楼建筑等极具特色的建筑元素都保留下来,实现“留形留魂留乡愁”。
此外,泉州还通过以修代租等方式,完成了台魁巷7号、旧馆驿25号等的保护性收储和盘活;一些社会资本也参照政府“以修代租”方式,认领古城传统建筑,经营咖啡厅、文创商品店等新业态,为古城带来了流量,也增加了居民收入,实现了古城的活态利用。
“下阶段,我们将在城市更新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认管认养历史建筑、华侨建筑,充分挖掘特色建筑文化、闽南文化和民俗文化,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蔡海鸿如是说。(完)
中新社香港11月30日电 (记者 戴梦岚)由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30日在香港开幕。展览将从12月1日至明年2月18日在香港科学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同步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展览开幕典礼上致辞说,这次展览全面并系统地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多年来自信自强、奋斗圆梦的历程。希望这次展览可以启发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打好创科知识的根基,努力追寻航天梦。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团长林西强表示,本次展览将通过展示载人航天工程30余年的奋斗历程,让广大香港同胞更多地了解载人航天、参与载人航天,激发公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逐梦想的热情。新时代中国载人航天将迈上新的征程,中国空间站将在轨稳定运行10年以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也将迈向月球以及更远的深空,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作出更多中国贡献。
自2009年开始,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中华总商会合办、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香港太空馆筹划的“少年太空人体验营”活动定期举办。参与“少年太空人体验营2023”的同学们在30日的开幕典礼上同代表团中的4位航天员握手、合影。
来自邓显纪念中学的曾浚程同学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参加体验营期间在青海冷湖火星营地的经历非常难忘,“今天面对面见到航天员感到非常兴奋,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载荷专家的志向,未来想在太空中做各类科学实验。”
据悉,本次展览香港科学馆的展品以工程实物和大型模型为主,包括空间站模型、神舟飞船返回舱等。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航天服、手稿等重要展品,以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综合效益和精神文化为主题。(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