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乐发网投平台开户
中新网泉州11月30日电 (吴冠标)“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泉州始终坚持‘留形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一理念。”泉州市住建局局长张志铭30日表示,近年来泉州统筹谋划推进城市建设项目,聚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当天,福建泉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城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并针对群众关心的城建领域相关问题,做出一系列解答。
30日,福建泉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城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吴冠标 摄
张志铭指出,进一步加快中心市区的集聚发展,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在更新提质古城区方面,泉州系统推进古城综合整治提升,通过开展街巷环境整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让古城变得更有生活味。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城市,泉州古城已有1300多年历史。经过岁月变迁,泉州古城区逐渐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风貌受损、内涝等问题,这些问题受到大量市民群众关注。
泉州市住建局副局长蔡海鸿介绍,围绕“留形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保护理念,泉州市通过做好“解决现实需求”“坚持原真保护”“推动活态利用”等工作,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发展。
以坚持原真保护为例,泉州市坚持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在街巷修缮中使用了大量的清代、民国时期的胭脂砖,并邀请传统工匠参与修缮,采用“师带徒”模式,把闽南建筑、骑楼建筑等极具特色的建筑元素都保留下来,实现“留形留魂留乡愁”。
此外,泉州还通过以修代租等方式,完成了台魁巷7号、旧馆驿25号等的保护性收储和盘活;一些社会资本也参照政府“以修代租”方式,认领古城传统建筑,经营咖啡厅、文创商品店等新业态,为古城带来了流量,也增加了居民收入,实现了古城的活态利用。
“下阶段,我们将在城市更新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认管认养历史建筑、华侨建筑,充分挖掘特色建筑文化、闽南文化和民俗文化,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蔡海鸿如是说。(完)
中新网南通11月30日电 题:长江“老领港”近40年手写引航日志:见证中国造船和海工产业崛起
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在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存档着一箱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引航日志。这些泛黄的日志是由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手写,也是他的“宝贝”,记录了这位长江“老领港”(为船舶进出港作指引的专业人士)近40年来引航船舶的信息和引航过程。“日志不仅是工作点滴记录,也是中国造船和海工产业崛起的见证。”
在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存档着一箱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引航日志。朱晓颖 摄
姚泽炎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一线引航工作,39年来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艘船舶引航,引航里程达90余万公里。其安全引航里程数,在长江引航中心600余名引航员中名列前茅。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他所记录的引航日志。朱晓颖 摄
“1989年11月12日,引航巴拿马籍‘明弘丸’轮,总长49.83米,总吨298.94吨,上午9时15分离泊,下午14时30分抵达上海宝山;1989年11月17日,引航巴拿马籍‘东方司令’号,总长101.97米,总吨2999.70吨,上午9时离泊,下午13时在上海宝山抛锚……”随手翻开日志,姚泽炎对引航过的船舶信息如数家珍。
在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存档着一箱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引航日志。朱晓颖 摄
“上世纪80年代,进出长江的船都比较小,像‘东方司令’号这样的已经算是大船”,姚泽炎合上日记本,指着办公室墙上贴的引航大事记说:“如今江苏造船业、海工产业发达,大船云集,我引航过近400米长的集装箱船、40万吨的散货船,以及海洋钻井平台、FPSO(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船,还有装载轮胎吊、轨道吊等大型海工产品的巨型船等。”
在江苏南通,引航员登轮,准备引领船舶出江。朱晓颖 摄
近年来,中国水运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规模、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海运船队规模、造船能力等多项指标保持全球第一,其中,造船三大指标持续领跑全球。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3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新接量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手持量13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三大指标均居世界第一。去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全力打造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南通,在引航员的引领下,船舶准备离港航行。朱晓颖 摄
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码头,中新网记者看到了姚泽炎曾引航的“巨无霸”姐妹船——一艘在建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该公司副总经理陆明锋介绍,该系列船舶是中国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是世界上最大级别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其船长399.99米,甲板面积有3.5个足球场大,船身可装载24188个标箱,这些箱子从头到尾连接起来总长接近150公里。
“业界有句俗语,‘世界造船看中国,中国造船看江苏。’”陆明锋表示,今年以来造船业回暖,目前公司手持订单已近2027年,且均为面向优质客户的订单,码头上在建的这艘“巨无霸”已是今年“同款”交付系列中的第四艘。目前,公司正朝着数字化、新能源应用两个新赛道发力,储备新一代的造船技术。
长江引航中心引航员姚泽炎、邢强在交流引航业务。朱晓颖 摄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是场桥生产基地。在该公司的码头上,一座座大型自动化轨道吊整装待发,其中一批深绿色的巨型装置,是为新加坡客户量身打造的。
“我们的很多客户是海外码头方,海运集装箱船到岸后,就靠我们的这种设备来装卸。”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正益告诉中新网记者,该批自动化轨道吊将发运30个航次,目前已发运26个航次,剩余4个航次的产品正按计划制造。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出发前,他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引航记录。朱晓颖 摄
周正益介绍,近年来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振了市场需求,近三年来,公司业绩稳步上升、订单饱满。“去年公司营业额约为52亿元,今年的目标是57亿元,明年的目标或为60亿元左右。”
船舶大型化、海工产品多样化,带来引航工作难度不断提升。对此,姚泽炎在引航日志中有诸多着墨,还画了不少草图。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出发前,他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引航记录。朱晓颖 摄
姚泽炎向中新网记者举例,在长江里,近400米长的海轮就像一座巨型城堡,长江航道宽度通常在200米左右。船舶在掉头过程中,长江航段会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老领港”,在相对狭窄水道里为这样的“巨无霸”引航掉头,也充满了挑战,难度不小。
“再如,FPSO有近300米长、五六十米宽,这种船就像一座海上炼油厂,本身是没有动力的。因为船型特殊,我们在引航时打破常规:一改领船头的方式,改为领船尾并倒拖,用拖带加绑拖的方式,将其引航出江、送入海洋。如此一来,船舶在长江里偏航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姚泽炎回忆。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出发前,他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引航记录。朱晓颖 摄
“装载海工产品的大船往往技术含量高、造价高,船舶外形比较特别,船舶引航难度较大,个性化引航需求高,为此执行‘一企一策’‘一船一策’。”南通引航站副站长徐明春表示,今年以来,南通引航站共引领外贸船舶8000余艘次,同比增长接近18%,其中引领装载海工产品的船舶接近60艘次。
“‘金湾时代’号,中国籍,大件船,从振华基地到上海宝山……”引航日志早已实行电子化,姚泽炎在登陆电子平台的同时,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日前他背上引航包从南通登轮,出发前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记录。(完)